目前对资本市场、房地产市场的许多争论,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定位���}的理解差异所致。希望那些一味强调房地产市场是支柱产业的人、强调资本市场的“脱困”融资功能的人能从目前的股票市场多吸取些教训。
当前,我��金融领域出现了一个怪现象:一方面是银行出现9万多亿元的巨额存差,大量的资金放不出去;而另外一方面是很多企业的资金紧缺
。为此,很多人呼吁要发展资本市场,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。因为发挥股票和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,能将现在放在银行的部分资金直接变成企业的资本金,这不仅有助于减少银行的存贷差,还会大大提高银行贷款的安全性,企业的资金紧缺���}也会迎刃而解。也就是说,只要资本市场发展好了,我��的金融���},乃至整个经济发展���}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。
这个思路不是现在才有的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,我们的金融政策就一直以此为指导思想。1999年6月,我们提出要超常规发展股票市场的理论依据就在于此。
可现实中的资本市场却一直不如人愿。2001年之前,每当股市行情不好,就会有利好政策出台,股市就会兴奋一段时间。但此后政策效用递减,以2004年新疆德隆的倒台为标志,我��的股票市场陷入了危机。
面对股市的不断下跌,我们应该反思,为什么政策救不了中��股市?股市的冬天是如何形成的?
我认为,最根本的原因是股市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偏差。股市的正确定位应该是“优化资源配置”,但中��的股市一度被赋予了“为��有企业改革筹集资金”的历史使命。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,错误的定位必然导致失败的结果。十几年来,为什么我们总是在“政策托市―――扩大融资规模―――股市下跌―――政策托市”的怪圈中打转?原因不就是“为��有企业摆脱困境服务”吗?监管当局为什么对“坐庄”、“操纵市场价格”、“信息欺诈”、“掏空上市公司”等行为睁一只眼、闭一只眼?为什么对券商挪用客户保证金、违规债券回购等行为完全失察?主要原因就是股市定位不清。
我们还应该反思一下,在金融领域,除了股市以外,商品期货市场、证券投资基金、保险资金进入股票市场、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创新举措的定位是否正确?除了金融领域,其他领域是否也存在定位不正确的���}?
虽然以现在的条件来苛求当时的政策难免有失偏颇,但亡羊补牢是防止风险的手段。以房地产业而论,就存在定位不准确的���}。盖房子是为了什么?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,盖房子就是为了居住。但就是这个简单的���},在现实中却变得非常复杂。当下有一句十分流行的话:“房地产是�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”,许多经济学者和政府官员固执地认为,盖房子是为了“促进经济增长”。本来,“居住”和“经济增长”之间并无矛盾,增加住房投资不仅可以帮助老百姓解决居住���},而且可以促进经济增长。但如果我们只强调它刺激经济增长的一面,���}就会变得越来越离谱,房子离“居住”的功能越来越远。
1998年,在当时特殊的��际经济环境下,启动��内住房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是非常正确的决策,但后来的各项政策一味强调经济增长,忽视了住房的“居住”功能。为什么2003年6月份央行出台了121号文件之后,��务院又出台了18号文件?为什么在住房市场一片繁荣的时候,经济适用房的比例却不断下降?其中定位偏颇难辞其咎。
目前对资本市场、房地产市场的许多争论,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定位���}的理解差异所致。希望那些一味强调房地产市场是支柱产业的人、强调资本市场的“脱困”融资功能的人能从目前的股票市场多吸取些教训。
投资说网(tzshuo.com)网友整理
标签:
投资说 » 为什么政策救不了中��股市?
免责声明: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;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